培养适应地方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掌握地理科学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信念执着、身心健康,能在初中等教育机构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规划、研究与开发工作。
二、培养规格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掌握数学、环境科学和物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并达到规定的等级。
4. 具备一定的人文及自然科学素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协作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
5. 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
6.熟悉教育法规,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地理学教学法,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能胜任在初中等教育机构进行教育教学的工作。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并能对信息整理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专业方向
1.地理科学
2.地理教育
四、专业能力分析表
能力平台
|
能力模块
|
对应课程(含实践课)
|
综
合
能
力
平
台
|
1.1价值判断能力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
1.2身心调适能力 |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大学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毕业教育 |
1.3语言表达能力 |
大学英语、大学生文学素养 |
1.4信息处理能力 |
计算机文化基础、C程序设计 |
1.5通识能力 |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大学生艺术素养、大学生德行素养、大学生劳动素养、自然科学类选修课、人文科学类选修课、社会科学类选修课 |
专
业
能
力
平
台
|
2.1专业认知能力 |
专业导论讲座、专业认知实践 |
2.2专业基础能力 |
数理分析能力 |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C、大学物理实验 |
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
教师口语、心理学、教育学、地理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 |
地理科学核心能力 |
地球概论、地质学、气象与气候学、地貌与水文、地图学、土壤与植物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环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遥感概论、世界地理 |
2.3专业专长能力 |
地理科学拓展能力 |
高级英语选讲、高等数学选讲、生态学、区域分析与规划、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全球变化、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 |
教育教学拓展能力 |
乡土地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教育法律法规、地理学思想史、地理专业英语 |
2.4专业应用能力 |
野外考察能力 |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 |
教师业务能力 |
地理教育实习 |
科研教研能力 |
毕业论文 |
能
力
拓
展
平
台
|
3.1创新创业能力 |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科与技能竞赛、课外科技创新 |
3.2就业能力 |
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素养、职业技能(资格)鉴定 |
3.3社会实践能力 |
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 |
五、学制与学分
学制:4年
学分:最低修读165.5学分,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不低于26.5学分。
六、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毕业条件: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各教学环节学习,修满专业规定的最低学分,准予毕业。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七、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地理学、教育学
相近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
地质实习、天文观测实习、气象与气候实习、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植物地理实习、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地理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与实习
实践环节
|
实践地点
|
学期安排
|
时间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地球概论实习
|
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
|
1
|
1天
|
考查
|
|
地质实习
|
桃坡
|
2
|
1天
|
|
气象与气候实习
|
气象站
|
2
|
1天
|
|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
|
巢湖区
|
3
|
3天
|
|
植物地理实习
|
池州及其周边地区
|
3
|
1天
|
|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
|
庐山
|
5
|
1周
|
|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
|
池州及其周边地区
|
5
|
3天
|
|
地理教育实习
|
中学实训基地
及其他单位
|
7
|
12周
|
|
毕业论文与实习
|
中学实训基地
及其他单位
|
8
|
8周
|
|
合计
|
|
|
22.5周
|
|
|
九、教学时间安排总表
|
一
|
二
|
三
|
四
|
合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周数
|
课堂教学
|
13
|
16
|
16
|
16
|
16
|
16
|
10
|
8
|
111
|
复习考试
|
2
|
2
|
2
|
2
|
2
|
2
|
1
|
|
13
|
入学教育
|
2
|
|
|
|
|
|
|
|
2
|
军事训练
|
(2)
|
|
|
|
|
|
|
|
(2)
|
社会实践
|
|
(2)
|
|
(2)
|
|
(2)
|
|
|
(6)
|
公益劳动
|
|
|
(1)
|
|
|
|
|
|
(1)
|
机动
|
2
|
2
|
2
|
2
|
2
|
2
|
1
|
1
|
14
|
毕业实习
|
|
|
|
|
|
|
8(4)
|
|
8(4)
|
毕业论文(设计)
|
|
|
|
|
|
|
|
8
|
8
|
毕业教育
|
|
|
|
|
|
|
|
3
|
3
|
总周数
|
19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59(13)
|
注:第8学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修的形式开课,以读书笔记计算平时成绩,以课程论文、调查报告或课程设计等作为考核方式。
十、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学时分配
能力平台
|
能力模块
|
修读
方式
|
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学分
合计
|
学时(周)
合计
|
学分所占百分比(%)
|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周)
|
|
理论
|
实践
|
|
综合能力平台
|
价值判断能力
|
必
|
14.0
|
191
|
2.0
|
33(28)
|
16.0
|
224(28)
|
8.5
|
1.2
|
|
身心调适能力
|
必/选
|
1.0
|
|
9.0
|
5周
|
10.0
|
5周
|
0.6
|
5.4
|
|
交流沟通能力
|
必/选
|
12.5
|
233
|
2.5
|
43
|
15.0
|
276
|
7.6
|
1.5
|
|
信息处理能力
|
必/选
|
3.5
|
58
|
2.5
|
71
|
6.0
|
129
|
2.1
|
1.5
|
|
通识能力
|
选
|
7.0
|
87
|
2.0
|
17+1周
|
9.0
|
104+1周
|
4.2
|
1.2
|
|
小计
|
38.0
|
569
|
18.0
|
164(28)+6周
|
56.0
|
733(28)+6周
|
23.0
|
10.8
|
|
专业能力平台
|
专业认知能力
|
必
|
1.0
|
|
1.0
|
|
2.0
|
|
0.6
|
0.6
|
|
专业基础能力
|
必
|
52.0
|
1019
|
15.0
|
286
|
67.0
|
1305
|
31.4
|
9.1
|
|
专业专长能力
|
选
|
15.0
|
197
|
3.0
|
37
|
18.0
|
234
|
9.1
|
1.8
|
|
专业应用能力
|
必
|
|
|
18.5
|
18.5(4)周
|
18.5
|
18.5(4)周
|
|
11.2
|
|
小计
|
68.0
|
1216
|
37.5
|
323+18.5(4)周
|
105.5
|
1539+18.5(4)周
|
41.1
|
22.7
|
|
能力拓展平台
|
创新创业能力
|
必/选
|
1.0
|
|
1.0
|
|
2.0
|
|
0.6
|
0.6
|
|
就业能力
|
选
|
|
|
1.0
|
|
1.0
|
|
|
0.6
|
|
社会实践能力
|
选
|
|
|
1.0
|
|
1.0
|
|
|
0.6
|
|
小计
|
1.0
|
|
3.0
|
|
4.0
|
|
0.6
|
1.8
|
|
总计
|
107.0
|
1785
|
58.5
|
487(28)+24.5
(4)周
|
165.5
|
2272(28)+24.5
(4)周
|
64.7
|
35.3
|
|
十一、课程的学时、学分及学期安排表(见附表)
十二、主要课程及简介
1.地质学
学时:52;学分:2.5;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系统而简明地阐述了地球及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构造运动及其产物、地球的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全书共分五篇及实习指导书。第一篇地质学导论,简要阐述地球的构造特征、物质组成及其变化,各种地质作用的能源、动力作用过程与结果、各种作用的相互关系。第二篇矿物,简述矿物及晶体的概念,矿物的化学成分与晶体构造,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及各类矿物的特征。第三篇岩石,简述岩石学的基础理论以及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形成、分类和主要岩石类型。第四篇构造地质,简述岩层的产状与接触关系,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的概念、基本类型与识别方法。第五篇地球的历史,简述有关化石的基本概念,各主要古生物门类的基本特征,重塑地球发展历史所运用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地史发展的基本轮廓。
2.气象与气候学
学时:64;学分:3.5;考核方式:考试。
气象与气候学是以普通气象学为基础,以气候学为重点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本技术训练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以及地球上的气候,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中国地理
学时:80;学分:4.0;考核方式:考试。
中国地理是高校地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它以中国区域自然结构为基础,开展经济、社会、文化结构的综合研究和各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研究。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区域分析两部分,总论部分系统论述全国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人口与经济规律,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灾害与环境,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区域分析部分阐述8个综合区的区域发展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
4.世界地理
学时:80;学分:4.0;考核方式:考试。
本课程是地理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属专业课之一。本课程系统教授全球性和地区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各大洲及其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点、人地关系问题及对外经济与社会联系问题等,并强调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依据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所要求解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5.人文地理学
学时:48;学分:2.5;考核方式:考试。
人文地理学是高校地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内容有:文化与人文地理学、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与发展、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工业的出现与发展、种族、民族、民俗、语言地理、宗教与宗教地理、聚落地理、旅游地理、行为地理、政治地理、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等。
6.地图学
学时:48;学分:2.5;考核方式:考试。
地图学课程是地理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属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图学导论、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概括、地图符号、地图表示、地图图型、遥感制图、数字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地图复制。教学过程以现代地图学理论为主线,以建立地图学整体知识基础为目的,力图从思维过程和学习方法上启发学生,在注重原理讲述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技能性环节的学习与训练。
7.地理教育学
学时:64;学分:3.5;考核方式:考试。
主要学习学校地理教育、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育媒体、地理教学形式、地理教师、地理教育研究等内容。
8.地理信息系统 (GIS)
学时:64;学分:3.0;考核方式:考查。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将地理学空间数据与计算机技术结合,通过系统建立、操作与模型分析,产生对资源环境、管理决策、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为一门新型的高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正引起我国科技界,特别是地理学界的广泛重视,是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十三、专业培养的主要措施
1.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在宽口径通识教育基础上,加深专业知识教育,坚持专博结合,培养T型人才。在大学一、二和大三年级开设法律、哲学、文化、历史、体育、英语、计算机、数学、物理等自然、人文、社科类课程,加强大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大三和大四强化和深化专业知识教育,主要开设人文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使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2.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对社会经济的适应能力。在全面执行通识课程教育的同时,根据企事业单位的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核心课程。地理科学分为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两个方向。地理科学方向主要开设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类课程,如生态学、旅游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课程,地理教育方向主要开设地理教育学、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多媒体辅助教学、教育实习等课程。
3.模块教学,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空间。面对社会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不同兴趣、不同能力和不同潜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体系、实习基地、实验设备、师资、社会实践等,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4.加强师资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多元化的教学平台。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方式建设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学习提供软件环境,系部建立土壤、矿物、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不仅在池州建设和建立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植被土壤、人文地理等实习基地,同事,在巢湖建立综合地质地貌实习基地,在庐山建立综合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在多所中学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在企事业单位建立非教育实习基地,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及就业相结合。